ARRI 于一个世纪之前由两位有志青年设立,作为电影摄影师,他们当时在追梦途中认可了科技的价值。August Arnold 和 Robert Richter 的冒险读起来就像一部出色的剧本;那里有故事弧,包含了竞争、冲突、迎难而上、跌倒、成功和庆祝。虽有机缘巧合,但敏锐的商业嗅觉也功不可没。他们几乎参与了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从制造摄影机、灯和镜头,到管理后期制作和设备租赁。


ARRI 与电影结缘百年,是一个关于艺术家和工匠,技巧和技术,创意和工具的故事。在一个暗箱中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影,是艺术和机器紧密相连的交融。制造这样的机器也是一种艺术,而对于一个追逐光影百年的家族企业而言,堪称伟大的成就。ARRI 是影史百年至今仅存的硕果之一。

1917 – 1925:早年岁月

1917 年 9 月 12 日,August Arnold 和 Robert Richter 在 Tuerken 大街的一个小铺子里成立了 ARRI,以满足他们兼容并包的各种兴趣,正如他们的名片所言:“精密机械,电子设备,弧光灯,电影器材,胶片冲印,摄影机操作和投影设备”。他们的第一批产品是电影灯和冲印设备。一开始,两位年轻人居然都没有达到可以签署商业文件的法定年龄。百年之后,他们创立的这家公司依旧伫立在原址,只不过大了很多,全球也有了  大约1500名雇员。


在 Arnold 和 Richter在 Tuerken 大街创立第一家店时,电影已经繁荣发展了 22 年。他们对电影本能的注意指引着他们一步步接触到电影的各个方面,超出了制造摄影机或担任掌机的范畴,这为他们带来了成功。这是一个将普世理念传递给最多人的行业的萌发,也是这种能让史上拥有最多观众的艺术形式的民主和全球化的发端。


在慕尼黑,Arnold和Richter一直忙着改进机械,制造冲印机和灯光设备,并趁着拍摄间隙把摄影机租赁给其他同僚——基本上涵盖了现如今ARRI的业务。他们也拍摄并参演了早期在巴伐利亚森林里拍摄的德国西部片,那些影片通常都有一个阴郁的名字,比如《金谷复仇》和《死亡牛仔》。1924年,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相机,KINARRI 35。和Akeley类似,它长得就像松饼一样的形状,手摇驱动,有100秒的时长。接下来他们推出了KINARRI Model II Tropic,包含了可调旋转快门和日光胶卷仓。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为了拓展正在不断扩大的35毫米业余玩家市场。Richter认为16毫米会更适合家庭摄影,旋即推出了KINARRI 16。

1924年,ARRI制造了第一台钨丝灯照明系统,采用了多面反光镜的设计。相似的多面镜技术在82年之后复活,用在了2006年推出的号称“全世界最亮PAR镝灯”ARRIMAX 18/12,和后续推出的M系列灯光上。


Robert Richter 在1925年来到美国销售ARRI设备,同时也在纽约Commodore酒店、Fox和Lasky在好莱坞的实验室打工,也在环球影业当过摄影助理。他无法不注意到好莱坞的工业体系需要更大更重的相机。Richter这样的观察毫无疑问改变了ARRI摄影机的设计理念,当他回到慕尼黑后,他为此进入到慕尼黑科技大学并获得了工程学学位。

1936-1965:设计和技术的革新——ARRIFLEX 35


ARRI在摄影机设计上的巨大突破仅仅重约6.1公斤(13.5磅),这台机器使用了旋转镜作为反射取景器。在莱比锡会展上,它的原型机于1936年展示,1937年作为量产机展示。ARRIFLEX 35拥有“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在磨砂玻璃片上看到的景色,与相机拍摄的景色完全相同,绝无视差,连合焦与否都一清二楚。21岁的Erich Kaestner于1933年加入ARRI,他负责了这台轻量、小巧而坚固的摄影机的设计制造。自此,评论家们便有义务区分ARRI这家公司与ARRIFLEX——这台通过旋转快门实现反射取景的摄影机。


摄影师们又一次变成了二战中的战地记者。德国的战地记者便使用了ARRIFLEX 35,而美国同行们采用的则是Bell & Howell Eyemos。第一台ARRIFLEX 35作为“战俘”被位于纽约皇后区的美军图片中心缴获,自此便流传出了旋转镜和反射取景的传说。


ARRI在慕尼黑的工厂于1944年被盟军的炸弹完全摧毁,但生产线早已在数年前移动至巴伐利亚郊区。下一代ARRIFLEX 35 II于1941年投产;战后它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用于手持、无声、纪录片和主观镜头的拍摄。ARRIFLEX 35 II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8年)大量使用,影片由Robert Flaherty执导,“真实电影”先驱Richard Leacock拍摄。Tonino Delli Colli(AIC)拍摄《黄金三镖客》(1966年)时采用了ARRIFLEX 35 IICT/B Techniscope 双孔格式(2.35:1)摄影机。相比4孔变形格式而言可以节约一半胶片,减少了成本,延长了换片间隔。1979年,在被ARRIFLEX 35 III替代前,ARRIFLEX 35摄影机销量超过17000台(包括所有衍生型号:IIA,IIB,IIC)。

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和纪录片采用16毫米格式。ARRIFLEX 16ST发布于1950年,基于35II相同的旋转镜快门设计。它可以使用100秒日光装片轴(和Bell & Howell Filmo一样),也可以使用400秒的暗盒。16ST的后继者是16M(只有暗盒,没有日光装片轴);之后是1965年发布的16BL,可以为纪录片和工业化电影制作录制同期声。


直至此时,ARRI在慕尼黑已有超过1300名员工,他们运营着胶片暗房,组装摄影机、灯光设备和冲印器材。这些工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技术过硬。彼时的慕尼黑,当然此时也是,精密仪器和精密制造的世界中心——一部分是因为严苛的学徒制度。


1968-1983:ARRI打开好莱坞市场


好莱坞的剧组大概花了10年时间才走出摄影棚,移步外景。1968年,William A. Fraker(ASC)拍摄了《布利特》,由彼得·叶茨执导,史蒂夫·麦昆主演。“我们一路使用ARRIFLEX,也弄坏了几台,但绝大部分时间它表现很出色。”Fraker在去世前几年曾说,“我也是(在好莱坞)第一批使用装了消音器的ARRIFLEX的人。我们必须从纽约引进,因为好莱坞一台都没有。它的尺寸很小,便于我们在旧金山实景拍摄,比如岸边肮脏的酒店——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使用大号设备。”


之后便是《逍遥骑士》(1969年),由László Kovács(ASC)使用Vilmos Zsigmond个人的35 IIC拍摄。电影充满活力,采用了纪录片风格,大量的手持、炫光,展现了新浪潮风格,这些都启发了1970年代早期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拍摄。这一美国新浪潮是由创造同一风格的摄影机所启迪,但市场决定了行业下一步的方向。《逍遥骑士》是1969年票房第三高的影片。依靠仅仅36万美元的低成本,影片全球票房达到6000万美元。如果你是一个好莱坞大鳄,你看到的是低成本独立制片未来的光明钱景。而如果你是一个摄影机制造商,你就一定会为摄影师们准备拍摄这些电影的趁手工具。

ARRI在1972年发布了ARRIFLEX 35BL,公司第一台晓音35毫米摄影机。静音的需求被在美国的Paul Klingenstein和Volker Bahnemann不断提及。1960年代在Kling Photo当过学徒的Bahnemann此时已经升任市场副总裁。1978年,他成为了ARRI的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总裁,而今天他已是ARRI监事会成员。


由Joachim Gerb和Erich Kaestner设计的35BL在掌机员的肩头格外舒适。它具有33磅的重量和月33分贝的噪音,它依旧需要一个镜头消音器,但只是一个小巧、轻便的而已。它于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时发布,目的似乎是为了拍摄35毫米新闻和体育摄影,也可收录同期声,还能拍摄100帧每秒的升格画面。当然,它能做的可不止这些。在美国,Jack Priestley(ASC)是第一个使用35BL的摄影师,用它拍摄了《血洒110街》(1972)。Priestley是这样描述这台摄影机的:“它安静犹如教堂里的老鼠,还非常灵活。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没有它我该怎么拍,尤其是我们经常要在狭小的房间里拍摄。只要把它扛在肩上就可以随意走动,弯腰,坐下,放在膝盖上。”

公司创始人August Arnold通常都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尤其是在灯光领域。他的同事回忆,Arnold博士多年前就一直告诫他们,未来的电影灯光只有一个关键词:“日光”。他第一次尝试日光灯具便是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投入镝灯。

随后Otto Blaschek 负责35BL产品更新,他1947年加入ARRI,在Kaestner手下工作。之后重大突破出现在1980年发布的35BL 3。摄影师和摄影助理集体欢呼:它采用了新的PL卡口,更加安静,而且再也不需要镜头消音器。商业大片分别采用了35BL不同型号,如《乱世儿女》 (1975, John Alcott ASC, BSC), 《出租车司机》(1976, Michael Chapman ASC), 《现代启示录》(1979, Vittorio Storaro ASC, AIC), 《闪灵》(1980, John Alcott ASC, BSC), 《芬妮与亚历山大》 (1982, Sven Nykvist ASC)等等。

1975年见证了一台静音、舒适、健康、同轴暗盒摄影机的发布:ARRIFLEX 16SR。它的设计者,Erich Kaestner,想象16SR(SR代表静音反光板)是作为纪录片和新闻摄影机,它轻量便携,甚至可以装在特制的公文皮包中,所有摄影师都会喜欢带着它上飞机。相机采用对称设计,因为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用右手、有眼和右肩操作摄影机。它适用于所有可以想到的制作,从纪录片和新闻到广告和电影的拍摄,它也成为ARRI史上最畅销的摄影机之一。


对于众多ARRIFLEX用户而言,蔡司“标准”镜头就是标杆。它们只有网球大小,可以轻易将全套镜头塞入背包。直至35BL摄影机面世时,卡口式镜头座还在广泛使用,而据说作为一台轻量级外景摄影机,35BL的成功秘诀便是那套1975年问世的ARRI/ZEISS Super Speed镜头。若要使用卡口式镜头,需要使用卡口式的摄影机,基本上只是ARRI独有。Super Speed系列最大光圈可达T1.4(之后是T1.3),使得在道具灯和路灯下的夜间外景拍摄成为可能。第一个使用这套镜头的便是《出租车司机》。


1983年,在Derrick Ross和Paul Wild的领导下,ARRI GB在英国开业。正是在这里,除摄影机销售业务外,第一个ARRI灯光的市场和销售团队成立。不久后租赁业务启动,为全新的ARRI设备进入市场提供便利,而ARRI英国至今仍是重要的业务枢纽。

1989 – 1994:更大画幅,更高速度


在爱迪生和伊斯曼将35毫米格式的18x24毫米片框定为标准之后,电影人一直希望可以有更大画幅的成像。ARRIFLEX 765直到90年后才诞生——那时已经1989年了。那是一台静音、可收同期声、2-100帧每秒的摄影机,采用了可调电动反光镜快门,和一个单独的电机控制摄影机移动,它们通过电子信号同步运作以减轻噪音——在当时简直前所未闻。这一原则也应用在后续的摄影机上,如1990年的ARRIFLEX 535和1994年的435。


技术上看,545是一个奇迹,它采用可调取景器系统,适用于球面、变形、100%或部分视野率取景。但是剧组工作人员发现它太过巨大笨重。ARRI迅速重新设计并在1993年推出了更轻、更小、更实用的535B。Vittorio Storaro(AIC, ASC)并不介意;1993年他拍摄了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小活佛》时,便使用了ARRIFLEX 535和765。同样Roger Deakins(CBE, ASC, BSC)也不在意,他很喜欢535和它的同轴暗盒,他可以在操作液压球台时把暗盒用胳膊夹住。Roger表示,“这个问题可以好好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野心还是技术?人们对于拓展电影拍摄方式以及高质量作品的野心永远不会停止增加,推动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

ARRIFLEX 435诞生于1994年,采用35毫米无同期声高速设计,用于替代35 III。它的双3针下拉钳和工业标准的爽注册针保证了光学成像的稳定。最高可达150帧每秒的帧率可以与内置速度调节器,由一个电动反光镜片门和可用机械控制的镜头光圈组成。TV广告立刻投入了这一技术的怀抱,广告策划、导演和摄影师借此释放了大量创意,探索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1995 – 2008:数码时代曙光初现


ARRI的数码时代其实在1995年就开始了,那年ARRILASER开始设计。1998年ARRILASER推出,将数字画面打印在胶片上。原本用于视觉特效镜头,ARRILASER却成了打印全片数字中间片的工业标准,也用于打印黑白片的分色翻正片用于保护我们珍贵的电影遗产。

同时,奥地利的一位电影人Fritz Gabriel Bauer太过投入于电影器材以至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Moviecam,用以制造他想要的摄影机。1990年代ARRI收购了Moviecam并在2000年发布新的摄影机ARRICAM ST和LT——将两家公司的技术合二为一。ST是ARRI第一台包含位移暗盒(而非同轴暗盒)的35毫米静音摄影机,也是ARRI设计的最后一台35毫米静音摄影棚摄影机——尽管ARRICAM至今依旧坚挺。

ARRICAM摄影机还带来了一个新功能:LDS——镜头数据系统,可以显示摄影机上安装的ARRI/ZEISS镜头的焦距、光圈、变焦和其他信息。因此,在ARRICAM发布的同一年,ARRI和蔡司都开始供应带LDS功能的Ultra Prime镜头。

该来的总会来得快一些。艺术、技巧与技术的组合,摩尔定律,生产和制造等主动因素一同使得新产品问世愈发加快,彻底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方式。

2001年4月,ARRI董事总经理Franz Kraus冲进了正在拉斯维加斯进行的NAB展览的中央大厅,手举一台拥有全新CMOS传感器的全新的佳能EOS D30数码单反相机,这是他刚在附近商店买的。“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未来,”他宣称。人们看着他,脸上写满疑惑,谁会喜欢一个世界末日的预言呢?有人问:“还有多久?”他答道,“2010年。”当然,他答对了。ARRI ALEXA工程样机在2010年问世,但那是后话了。Franz Kraus是ARRI富有远见的技术家,他对成像科学和图片质量的热情十分具有感染力——但也是一个顽固的完美主义者,决不允许抄近道。

The ARRIFLEX 235(2003年)是ARRI制造的最后一台35毫米胶片摄影机。许多人认为它海豚形的暗盒和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让它成为史上最优雅的摄影机。235是一台35毫米无同期声摄影机,用来手持、稳定器、上架和水下摄影。

次年,ARRISCAN发布。它有一个35毫米CMOS传感器,用于扫描电影胶片,分辨率最大可达6K。一系列新的工序诞生,现在被称为“工作流程”。电影可以用胶片拍摄,实施数字化存储为数字格式,编辑、调色、组装后再用ARRILASER打印成胶片。ARRISCAN的发布让胶片数字化的速度加快,而更快的转换速度降低了数字化成本。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数字时代电影的创意革命,使得成本限制不再。此时,整部电影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扫描成数字中间片,而后像摇滚明星一样的天才调色师就可以与摄影师一同校色,窗口,二级校正,添加滤镜,柔化选择区域,不一而足。


ARRIFLEX D-20是ARRI第一台数字电影摄影机,于2005年11月发布。它采用了与ARRISCAN相同的CMOS传感器,外观看起来充满电影感,尺寸也并不让人陌生。它与传统35毫米胶片相比拥有相同的长宽比和片幅——而其它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让ARRI在数字时代将不断成功。D-20只是试探性的一步。它是一个小范围的试验,用于测试数码市场,它仅供租赁。


ARRI和蔡司一直在开发新的镜头,在锐度、解析度和对比度方面不断提升行业标准。2005年的NAB展会上,ARRI/ZEISS T1.3 Master Prime镜头发布。T恤衫上印着“令人窒息!”,的确如此。


2006年的NAB展会上ARRI发布了ARRIFLEX 416——下一代(也是最后一代)Super 16毫米摄影机。它融合了ARRICAM的技术与235的外形,尺寸却与16SR相当。这是ARRI最后一台模拟摄影机。数字摄影机的时代到来得比人们预想的更快。

D-20发布后三年,ARRI重新设计并将其命名为D-21。虽然它依旧打着“试验机”和“可以量产”的旗号,但这台摄影机是为电视制作设计的,并不影响电影摄影机的销售。就像D-20一样,它略显笨重,同样只能租赁,日后才不太情愿地发售,但它的成像质量很好。直到2008年,共有56台D-21卖给了全世界13家器材租赁商。

2009 – 2014: ALEXA 和 SkyPanel的诞生


2009年阿姆斯特丹IBC是个决定性的时刻。传言ARRI将公司的未来赌在了新的数字摄影机上。在IBC开幕前,ARRI的展位异常安静,气氛凝重。会有人来看么?他们会注意到那三台ARRI数字摄影机的木制模型,名字分别为ALEXA EV,ALEXA EV-Plus和ALEXA OV-Plus么?11号展馆的大门在10点钟打开,仅仅5分钟之后,ARRI团队脸上浮现了微笑。成群结队的摄影师和器材租赁商将展位团团围住下单。在展会闭幕时,“ALEXA”这个名字彻底流行起来,当这些相机在2010年投产时,再起别的名字也显得不太合适了。


ALEXA有很多优点。它看起来就像一台传统的ARRI胶片摄影机:坚固耐用,在片场极为可靠。它使用简单,菜单和按钮就像老朋友一样,和ARRICAM并无两样。最重要的是,它的成像有电影的质感,不论是动态范围还是曝光范围都非常相似。如果你想,高光和阴影区域完全可以用相似的方式曝光,也就是依靠测光表而非波形监视器。它看起来完全不像视频的质感。不久后,Roger Deakins说,“这台摄影机将我们带到了数字效果就是更好的时代。”而摄影师和导演对图像质量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在胶片向数字转换的时代,它达到了人们的期待。它用起来很舒适,操控几乎一致,让他们感觉像回到了家。


ARRI的成像专家深耕后期制作、颜色科学和图像美学领域多年,他们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了成像风格和图像处理的方式,以在数字影像中达到电影的质感。正如Franz Kraus所说,“人们以为ARRI只会造胶片机,他们怎么可能在数字摄影机上成功?这一定是运气。当然不是,这是多年的辛勤积累,从ARRILASER就开始了。”


在胶片向数字过度的时代,ARRI团队拥有胶片和数字摄影机的经验——用户界面,无线控制,微控制,CMOS传感器,FPGA图像处理器,不一而足。“我们制造过这些东西,在235和416的设计中受益。为什么数字摄影机要采用完全不同的用户界面呢?摄影是一项创意工作,而非技术工作。”


当最初的ALEXA 35毫米数字摄影机对电影人公开时,它定位于“高清电视、广告和一些电影的拍摄”,并承诺“不妥协、无压缩的4K分辨率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35毫米摄影机的主流”。“一些电影”稍微有点谦虚了,这台摄影机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数字电影摄影机,2017年接近80%的电影由它拍摄。

2010年阿姆斯特丹IBC上,ARRI发布了一台可调焦的LED菲涅耳透镜灯,达到了LED灯光可触碰的工作温度和节能效果,并采用点光-泛光调节和接近于传统菲涅耳透镜灯的光线质感。ARRI L7(L代表LED,7代表7英寸菲涅耳透镜)于2011年4月发布。它包含钨丝、日光和可调色温三个版本,就像电子色卡一样。ARRI L5和L10也陆续发布。


Roger Deakins在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中用了两台ALEXA Studio原型机拍摄,全球票房超过11亿美元。ARRI灯光为盛大首发的产品起了一个相似的吉祥名字:SkyPanel。它开启了全新的ARRI LED柔光系列,比2千瓦的钨丝柔光灯或6千瓦的钨丝空间灯要亮,尺寸却与2千瓦的小灯相当,却能达到可以触摸的工作温度,SkyPanel可以插在墙上制造一个讨喜的环绕照明灯,深受演员和摄影师喜爱。和ARRI LED菲涅耳透镜L系列相似,SkyPanel C系列(C指彩色)色温完全可调,从2800K到10000K,含可增减绿色修正,鲜艳的色彩选择和饱和度调节。ARRI灯光系列凭借SkyPanel踏入了数字时代,就如ALEXA作为摄影机系统一般成功。

2012年10月,August Arnold的儿子Robert Arnold卖掉了公司50%的股份。Stahl家族,作为Robert Richter的继承人,100%控股了公司。2012年末还有另一个重大的消息发布:ARRI/ZEISS Master变形镜头。因为ALEXA只支持行业标准的4:3传感器和18毫米的图像宽度,发布伊始,传奇的变形画面的质感,神秘感和真实性一直让摄影师们趋之若鹜。新推出的ARRI/ZEISS Master变形镜头展示了慕尼黑和奥博考亨(蔡司总部所在地)长久以来在设计、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强强联手。

ARRI租赁公司诞生于ALEXA 65在2014年9月Cinec上发布后。在之后的25个月中,ALEXA 65参与的65毫米格式的摄制居然多于前25年的总和。传承了ARRI在765之后在标志性的大画幅领域的投入,ALEXA 65现在已经被全世界优秀的电影人所认可。最早的用户之一包括Emmanuel Lubezki(ASC,AMC),他用ALEXA Mini和ALEXA XT拍摄了《荒野猎人》(2015),而一年前,Lubezki拍摄《鸟人》(2014)时顺利地投入ALEXA M的怀抱。他表示:“手持摄影机,尤其是如ARRI ALEXA M那样更小巧的,允许你离演员非常非常近。你可以在他们的空间中和他们之间自由移动。正如我们所说,它允许你深入到暴风的中心。虽然在拍摄《鸟人》的时候ALEXA Mini还没准备好,但我们用ALEXA M也非常好。对我来说,重要的事,也是我所希望的事,便是我们有很多画笔,有很多不同的工具来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2017:ARRI百年


Joerg Pohlman博士2014年作为董事总经理加入ARRI。他表示,“如果我们回想下ARRI的百年历史,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我们的未来,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我们的公司十分特别。我们几乎参与了电影工业的所有流程,从开发摄影机、灯光和附件,到产品制造,甚至包括传感器。我们的ARRI租赁集团给了我们接近剧组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设备那里不好用或者可以改进的一手反馈。当你完成拍摄时,你还可以来到ARRI传媒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剪辑、声音、视效、混音、数字中间片甚至是发行。ARRI可以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从开发摄影机到向电影院发行影片。我认为这正是ARRI的特别之处。”


电影已被无数次重新发明。100年中,ARRI创造的工具和技术使电影人得以寻找新的利用影像讲述故事的方法。风格在进化,技术在改变,与艺术和工具交相呼应,而它们将那些摄影师,一些保持怀疑,一些在首映时激动不已,带上了跨越一个世纪的发展轨迹,目睹了从摄影棚到外景,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字的变迁。


在追寻电影摄影的梦想时,坚忍不拔是非常可贵的品质。而为讲述这些故事提供工具,同样也是需要韧劲的危险生意。ARRI在此成功了,它为电影制作提供工具和服务已经有100年,收获了19座奥斯卡科学技术奖。一个两位好朋友开创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500人的团队,甚至有些员工已经是家族的第三代——确实是家族的专注传承。冒险还在继续,如果有一个全面的说法可以用来解释ARRI的长寿秘诀,那便是远见,和聆听顾客、伙伴和同僚的赤诚之心。


By Jon Fauer